“来电啦!”
8月6日19时许,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两间房镇苇塘村终于亮起了久违的灯光。电话那头,村干部向正在镇里协调采购物资的两间房镇工会主席、包村干部李春艳报告着好消息。
风雨的考验始于7月25日。暴雨突袭时,李春艳就在苇塘村。暴雨过后,村里路断了,她和村干部迅速组织自救,调来了村里的挖掘机,一点一点把泥泞阻断的路铲开。没有趁手的工具,他们就徒手把堵住桥洞的草、柴火等杂物拽出来。
可喘息未定,7月27日下午的又一场暴雨让苇塘村通讯彻底中断,道路损毁加剧。28日清晨,心急如焚的李春艳和另外两名包村干部决定徒步进村。4个小时的跋涉,脚下是深浅不一的泥浆,裤腿早已湿透沉重,等走到村里,她的手机里留下了一张满脚淤泥的照片。“当时路上到处是淤泥,踩进去后,只把脚拔出来了,鞋陷在里面了。”李春艳看着照片回忆。进村后,大型救援机械进不来,他们就靠着村里的挖掘机一点点啃硬骨头;桥洞被堵得更死,人工挖不动,就找来钢筋,用车拖着送到桥洞边,大家握着冰冷的钢筋合力疏通。
8月4日23时许,暴雨再次倾盆而下。李春艳在苇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彻夜未眠,每隔半小时就打着手电出去巡查,看雨情、测水位。“当时那情形我们看着都发怵,她没半点儿退缩。”70多岁的村民谭宗树由衷地感叹。
每隔一段时间,李春艳就挨个给在河边居住的村民打电话,叮嘱他们“别睡实,有情况随时喊”。破晓时分,雨终于停了。顾不上休息,她又马不停蹄去摸排灾情,哪段路面被掏空,哪处墙体冲塌了,都一一记在纸上。下午,一条出村通道终于抢通。她踩着泥泞走到有信号的大路上,第一时间给镇里报平安、汇报情况,随即又肩负起采购重任。8月6日,当她把水和食品等物资送进村,又将村民需求信息准确带出,这条风雨中的信息与物资传送链成为特殊时期的重要纽带。
苇塘村三个自然村散落在山坳之间,灾情统计任务艰巨。李春艳组织7名居民小组组长,逐户核实房屋损毁、黄芩等药材受灾情况,拍摄影像资料。每天下午汇总后,再将详实数据报送至镇防灾减灾工作群,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村里通电后,李春艳才回了一趟家。这位39岁的母亲有2个孩子,从7月25日到8月6日,她连续13天驻守在村镇之间,孩子托付给了奶奶照看。“村里通上电了,我心里也踏实了。虽然很疲惫,但值得!”李春艳笑着说。
8月7日,滦平县总工会副主席冯美玉带队,将矿泉水、安全绳、雨具等急需物资送达两间房镇。“有啥需要你随时跟我说,我去沟通联系需要的物资。”冯美玉对李春艳说。灾情发生后,该县总工会迅速对接需求,已走遍18个受灾乡镇,把“娘家人”的温暖送到一线,助力恢复生产生活。
当天,滦平县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。像李春艳这样的基层工会干部闻令而动、向险而行,依旧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。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风雨中以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为纽带,用脚步丈量责任、用坚守诠释担当,为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注入源源不断的“工力量”。
河北工人报前方报道组(记者李芳 宋宝军 刘艳惠 毕春华 杨磊涛 张青)
金领速配-金领速配官网-中国期货配资公司-正规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